寫這篇文章時,我很高興的錄取上了MIT金融碩士、杜克大學管理研究碩士 (Duke University Master in Management Science) 還有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Master’s Program in Finance。
申請的背後,是一連串辛苦的爬坡路。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我的心路歷程。
那是一個在美國的午後,我已經因為處理簽證的問題不停的被打槍好幾個月了。每天我寄出無數封email、打電話、厚臉皮的問公司老闆…每個人給我的答案都是:不,我們不可以雇用/面試你,因為你不是美國人,而且你的簽證很快就到期了。
持續五個月面對著拿不到面試機會,或者是被拒絕的慘狀(同時還要上兩份班,每天工作十三個小時,回到家繼續寫email以及打電話求職),有一天,我在上完第一份班,走路去上第二份班的途中,在馬路邊放聲大哭。
不管身旁車水馬龍,光天化日之下我就這麼穿著套裝畫著淡妝在一個十字路口哭了十五分鐘。
當下我真的覺得,算了,這麼努力做什麼,每天講英文又緊張又講不好,每次聽老闆說話或是聽人聊天都聽不懂,每天上班要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力氣去做(一份文件如果是一個美國人寫只要兩小時,我就要寫八個小時)。我乾脆高高興興的回台灣,每天吃馬麻煮的晚餐,聽把拔講的笑話,假日的時候再跟妹妹一起去逛街喝下午茶,那樣的生活多開心!
可是哭完以後,我又若無其事的去上班了。
那個moment當我淚眼模糊的抬起頭告訴自己,不行,上班要遲到了,一定要繼續努力的往前走,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強大。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忽然間我獲得了一種特異功能,可以生出一個保護罩罩住自己然後就無堅不摧了。
然後我就有個強烈的意念:我要留下來。我要找到工作。我要繼續嘗試,什麼東西都攔不了我!
於是進而我跟美國朋友們請教,發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我去考一個美國的研究所,這樣我就可以有多兩年的簽證以及一個文憑,在美國找工作就會容易許多。
那時是十月。
有準備過研究所的人都知道,研究所至少要抓個半年準備,而我十月才開始了解GMAT考試內容、了解學校系所,簡直是火燒屁股。所以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我是怎麼準備的呢?
答案很簡單:
搞清楚遊戲規則。搞清楚學校要的是什麼,你要的是什麼,然後,聰明的規劃自已的時間和資源。
這麼說好像是屁話,但是,你在投申請的時候,你真的知道自己投的是什麼嗎?你是不是隨便姑狗一些”美國研究所排名”之類的字眼,然後就歸納出前幾名就去了?你知道自己想要投的是財金所、財工所、管理/行銷相關系所嗎?你知道隔系如隔山,換一個領域,排名跟學校資源都不一樣了嗎?
我在選校的時候,看準的是美國人(公司)的認知排名。我去看各個學校的徵才活動中,有出現多少世界有名的頭銀/管顧公司。再者,我廣泛的詢問學長姊/同學/老闆們,摸索出他們美國人心中真正的”好學校”(相信我,問出來的結果跟網路上姑狗的差的天差地遠)。再不行的話,我去挖美國的財經論壇,找出裡面關於研究所相關的訊息,歸納出真正受到金融業/管顧業青睞的學校。然後,我歸納出了我的第一志願:MIT 與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分別是東岸第一與西岸第一)
千萬不要懶惰,光是靠姑狗找到的學校排名而沒有進一步了解,是很有風險的事!
那,所謂的遊戲規則是什麼?
答案是:申請學校沒有一步登天的方法:Essay 很重要,面試很重要,履歷很重要,大學成績很重要,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你要的學校。
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essay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寫。補GMAT很簡單,念托福很簡單,不要傻傻的覺得自已考了高分就如同拿到了免死金牌; 你如果花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GMAT上,而用自己爛爛的英文只花一個禮拜寫essay,那麼你的申請資料就只能跟千千萬萬份國際學生的申請資料一樣被丟到垃圾桶裡。
美國的admissions committee都是一眼就看穿essay好不好的人。
他們的專業程度是你無法想像的; 他們是看了申請資料幾十年的人,他們一眼就可以看穿你是不是複製貼上、你英文好不好、你有沒有做功課、甚至,你有沒有請人代寫。所以,每篇essay都要是獨一無二,都是一封超級無敵客製化的情書,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構思的。
我當初直接打電話給MIT還有Claremont Mckenna,約裡面的admissions committee做一個校園拜訪(campus visit)。Claremont Mckenna離我住的地方一個多小時車程,我一大早去,先待在附近的咖啡店想好自己要跟入學委員會的老師講什麼(沒錯,英文不好就是要連聊天都打草稿!)花了兩個小時打好聊天草稿了,我去學校辦公室找裡面的老師。沒想到一進去,就直接被安排坐到入學委員會組長的辦公室裡,他劈頭就問:為什麼要來我們學校?我們為什麼要你?你的實習經驗是什麼?我們的研究所很難上的,你憑什麼覺得你可以?
沒想到我馬上就被丟了這麼多面試的問題!(我不是只是來參觀校園嗎…) 但好險,我有打好我的聊天草稿,之前也上很多網站搜尋資料,所以還算可以聊下去。一個小時過去了,組長看似滿意,便把我介紹給其他的老師(也是一樣,面對很多面試般的問題!我必須一一應戰!),然後中午再安排我跟他們吃飯,下午旁聽一門課程,然後再滿載而歸的回家。
去MIT的過程更是刺激有趣,我先到費城找我很好的朋友,然後再去波士頓參觀MIT(同時借宿在很棒的學姊家),參觀完之後再飛回加州。有趣的是,為了省錢,我從費城搭夜車去波士頓,但是沒想到,當天的夜車竟沒有開來(後來發現那家巴士公司很爛…),我在零度的寒風中(在路邊,沒有遮蔽物),從晚上十點等到半夜兩點半,手都快要失去知覺了,最後跟著也一起等車的一個泰國女孩走到最近的火車站,睡在火車站裡然後搭早班的火車到波士頓。
扯遠了,到了波士頓以後,我跟之前約好的一個MIT的學生一起參觀校園,聽他介紹身為MIT研究生的種種。隔天,我再去參加正式的校園導覽,途中我也運用我想好的聊天草稿,問入學委員會的老師很多很多問題(注意:一定要做過功課,問出smart questions!)。結束以後,我約了先前聯絡過的熱心的帥哥美女學長姊,繼續問他們關於MIT的各種問題。
從這兩個校園參訪的經驗中,我不僅摸透這兩所學校的特色、學生個性、教學內容和所有雜七雜八的細節,我更摸透入學委員會的個性以及搞清楚他們想要哪種學生。於是我在寫 essay的時候,充分的融入了我對這些學校的認識。因此我的essay寫的非常之客製化,連MIT的某個教授寫的書的內容我都偷偷地的隱喻了進去。
最後,將這些關於學校的資訊一一的記錄下來,以作為日後的面試之用。
說完了essay,接下來就是大家很容易會忽略的面試。
每一個面試都是一場演出。每一個句子、每一個用字,都必須要好好斟酌才行!很多人以為面試就是自然的聊天,但前提是,你是英文很好談吐優雅有條理的學生。所以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你英文很爛,你要瘋狂的練習每一場面試。
每一個面試都是一場演出。每一個句子、每一個用字,都必須要好好斟酌才行。
我在接到面試通知之後,立刻寫信給所有我認識的學校學生(之前校園參訪認識的人、網路上認識的學長姊等),每一個人我都再次請他們跟我電話聊一聊,幫助我對學校做更深刻的了解。這個過程其實很累:因為有時差的緣故,我常常要半夜才能睡覺,並且早上六七點就起來打電話。然後,每一通電話結束後,我都會做好筆記,確認自己有真正記得重點。
因為這樣大費周章的努力,我在面試之前,不用思考就可以說出各個學校的特色、他們的課程、他們的學生生活、他們的莫名其妙的好玩的事情…然後再面試之前,我上網搜尋了所有可能會出現的面試題目,然後一個一個寫下答案。我的面試稿長達二十頁A4。
然後,就開始面試啦!面試當週我測試了我的網路無數次(為此我還買了新的路由器….),確認自己的背景看起來很專業,然後對著鏡子練習了七八個小時吧….
至於面試的心情跟要如何表現我就不多說了。這種資訊網路上到處都是,相信大家都很瞭解了!
那麼,時間要怎麼規劃?
我花最多的時間在了解學校/寫essay上,當然,GMAT應該要花下的時間也不能少。至於GMAT要怎麼考,網路上的資料族繁不及備載,大家自行姑狗即可。我要說的是,我當初看準了各校的平均GMAT分數,努力考到那個分數,然後剩下的時間都花在申請資料上。如果為了要拼那多的二十分而犧牲掉自己寫essay的時間,真的是得不償失!
我不會告訴你,幾月要準備什麼,GMAT要考到幾分,哪些學校好哪些不好,因為這都是你自己要規劃的。我能給的建議是,不要再被動的靠著隨便聽別人說說或是姑狗來找自己要的學校、用破破的英文花一個禮拜就寫完essay、寫完essay不給別人看就寄出去、得到面試以後只花兩天準備….這些都不夠,你要積極的去問人,問美國人問教授問學長姊都好,去cold email不認識的台灣學長姊也行,你更要願意花時間去蒐集資料、去看如何寫essay的書、去看如何申請研究所的書、去爬論壇和網站….沒有人可以幫你做這些功課,只有你自己。
我不會拍拍你的肩膀說,你好棒歐申請的過程好辛苦你已經夠好了,我也不會說你的英文已經很好的你一定沒有問題。你要知道的是,你的英文不夠好,你對於研究學校所作出的努力還不夠,你可能很多學校都不會上,你現在的辛苦是正常,還有,不要再找藉口了。
把自己豁出去吧!
瘋狂的努力,然後成果就會是你的。
(我的新書:《 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已經在博客來等各大書局上架啦。裡面有詳細的履歷書寫技巧、面試佈局教學,以及如何做決策、我希望早十年學到的職涯小撇步等實用內容。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參考我的新書,裡面有更多武林秘笈和真誠分享噢!(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金石堂、MOMO、圓神書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