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

三年:其一

三年前我停止寫字,因為我想要隱藏我真正的自己。
三年後我開始寫字,為了還債:那些負了我本心的時光,我要一一找回來。

其一 :野心的舊金山

野心勃勃的大城市,我也變得野心勃勃

想要成功,就不能當原本的我。那個只喜歡在家看電視劇的我,愛跟家人聊天的我,愛看中文小說的我,必須離開。我要變成科技業的成功人士,即使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只知道很酷的人開口閉口談的都是創投和科技趨勢,穿的都是低調但很貴的單品,週末都會去票很難買的夜店趴。

繼續閱讀
.

我以為有了標籤就可以說話,但我錯了

從小到大,我以為只要頭上有光環,講話就可以比較大聲。我把我的無力感歸咎於自己『缺乏光環』:光環可以是獎狀、可以是成績、是考上學校、是找到好工作;我極盡所能的追求這些,冀望用光環來弭平我的不安全感。我覺得,只要有光環,我的聲音就可以被聽見。應該說,有光環的人,他們的語言的重量就更重,進而他們的影響力就更大,他們就更有力氣去握人生的方向盤,在職場在生活上可以輕而易舉的航行。

繼續閱讀
.

回家難

回家難,因為一回家就不想走了。

很少人去提留學生或是海外工作者內心的糾結。 我們不常說,一部分是因為習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必須長時間的自我催眠和安慰,自己告訴自己這一切都值得。 我們談論年薪、自由、挑戰、良好的工作環境與風氣…是因為如果不自己跟自己這麼說,真的會抓狂,真的會夜闌人靜的時候想立刻拖著行李飛回台灣去。 回家難,因為一回家就不想走了。 

繼續閱讀
.

我的美國老闆告訴我: 「你應該要做我的工作」

2014的下半年是個讓人興奮,驚喜,同時也疲累的幾個月。雖然不是沒有做過正職,但是當自己正式扛起一些工作上的責任以後,我更加體會到工作和當學生的不一樣。 不過先來說說有趣的部份:我很喜歡洛杉磯辦公室。辦公室裡有超大投影屏幕每天24小時播放著ESPN(為什麼會知道?因為當我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發現它還在播時,我就猜到它應該不會關了…)我們的cafeteria往外看去最遠可以看到west LA還有好萊塢標誌,在會議室開會時常常看著窗外的藍天就會走神。公司大老闆個性隨意又親和,擁有在LA多個餐廳跟酒吧,跟黑眼豆豆是長年之交(他還收藏了一整個衣櫃的converse鞋!)。 公司替每一個新來的Analyst都配對了Peer Mentor還有Advisor。Peer Mentor是比我們大一兩屆的Senior Analyst,而Advisor則是公司的Manager或是Vice President,他們很親和,隨時可以回答我們關於職涯的疑難雜症。我的Mentor是個長得超級漂亮睫毛超級長的印度女孩,個性活潑能力又強,看她邊model 邊跟我談笑風生我都快融化了。

繼續閱讀
.

追網紅、逛美妝網站、看美劇…這是我學英文的小偏方

學英文一直是大家讀書生涯的痛;從國中開始(我當年是國中,現在的小朋友應該幼稚園就開始上雙語班了吧…),我們就要開始背單字、念文法、訓練英文聽力還有口說…在這樣的教育之下,一般台灣人都有很好的英語能力,聽說讀寫沒問題,遇到外國人問路都可以聽的懂也回答的出來,更不用說大學期間所有的課本我們都是看原文書,閱讀能力嚇嚇叫;我以在台灣學英文為驕傲,因為一出國就發現,咱們台灣留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口音真的在亞洲同儕之中數一數二!然而我發現一個現象:大多數學生的英文進步到一個不錯的程度,就達到了一個瓶頸。

閱讀更多
.

年輕人不要亂裝熟-你常常忽略的networking準則!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 networking 是讓我們主動累積人脈,是一個人與人互動與互助的過程。

裝熟的窘境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弟妹都會不小心落入「錯誤的裝熟」的窘境;社群媒體使用的氾濫,常常讓我們覺得跟人溝通就是加個臉書、LINE、手機號碼,有問題的時候,隨時敲一下即可;網路用語普及,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需要,也忘記如何寫一封措詞正確的郵件。在網路的世界裡,正式與非正式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搞的你太禮貌被嫌正經,但是太輕鬆被嫌隨便,networking 的界線超難拿捏真的讓人很想撞牆。

目前看到大家最常犯的,是『裝熟』的通病:不知如何拿捏與人的距離。我大概將最常見的症狀分成以下幾種:

繼續閱讀